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政府信息公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經過3年左右的努力,使社會公益事業建設各領域、各環節實現公開內容全覆蓋,社會公益資源配置更加公平公正,社會公益事業公益屬性得到更好體現,全社會關心公益、支持公益、參與公益的氛圍更加濃厚。
《意見》指出,社會公益事業是增進民生福祉、惠及社會大眾的事業,對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傳承民族精神、引領社會風尚具有重要意義。但相關信息公開工作還存在不主動、不及時、不全面等問題,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社會公益事業的公信力和公平性。
《意見》要求,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準確把握社會公益事業建設規律和特點,進一步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明確公開重點,細化公開內容,增強公開實效,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
公開前要認真評估公開效果
此次國辦《意見》明確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的公開內容包括:公開決策信息、公開管理和服務信息、公開執行和結果信息。
特別是在公開決策信息方面,國辦《意見》專門提出,提升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重大決策公開實效,公開前要認真評估公開的效果,避免引發不必要的攀比、炒作,公開后要認真對待并依法處理公眾提出的相關意見。同時加大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重大決策公開力度,對群眾利益影響直接、社會關注度高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點建設項目等,要廣泛征求意見并將各方面合理意見體現到決策中,結合實際盡可能把意見采納情況予以公開。
此外,《意見》還側重公開執行和結果信息。要求社會公益事業加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的公開力度,主動公開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重要政策落實情況,尤其是國家面向困難群眾的扶持、救助等政策落實情況和主要成效。深化社會公益事業建設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公開,準確記錄資金的具體流向并向社會公開。加大彩票公益金使用規模、資助項目、執行情況和實際效果等信息的公開力度。鼓勵開展社會公益事業建設評估,科學評價政策落實效果,及時公開評估結果。
出臺《意見》解決現實問題
關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網民對這個文件一定不陌生。一個多月前的1月23日,這份《意見》在中央深改小組第二次會議上被審議通過。作為專門部署推進重點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又一個重要文件,這份文件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
此次《意見》的出臺,既是貫徹落實中央有關工作部署,也是源于社會公益事業建設及相關領域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問題。
近年來,盡管我國社會公益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社會各界參與熱情和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但仍存在一些問題,貪污挪用、優親厚友、虛報冒領、詐捐騙捐等事件時有發生。
據相關數據,僅2017年,公安機關就偵破了“人人公益”“鳥巢善心大會”“善心匯”等多起詐騙案件,涉案金額高達數百億元,受騙群眾數以百萬計。
發揮好信息公開的積極功能,有利于推動解決社會公益事業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提高社會公益事業治理能力和水平。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公益事業捐贈法》《慈善法》《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文件,較好地推動了社會公益事業信息公開,但存在相關規定碎片化、不協調、不銜接等問題。
此次《意見》的出臺正是在全面系統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從頂層設計的高度統籌作出了總體性安排。
7領域為公開重點
《意見》明確了社會高度關注、公益色彩濃厚的7個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為公開重點。
一是脫貧攻堅領域。要求及時向社會公開扶貧政策,扶貧規劃,扶貧項目名稱、資金來源、實施期限、預期目標、實施結果、實施單位及責任人、舉報電話、檢查驗收結果等信息,向特定區域特定群體公開貧困識別、貧困退出、扶貧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幫扶責任人、扶貧成效等信息。
二是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領域。要求全面公開救助對象認定、救助標準,福利補貼申領及申請審批程序等相關政策,有針對性地公開救助款物的管理使用、福利補貼發放等情況。
三是教育領域。要求重點公開相關政策、發展規劃、經費投入和使用、困難學生資助實施情況等信息。
四是基本醫療衛生領域。要求重點公開重大疾病預防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信息,大力開展健康科普,用現代醫學知識為人民群眾提供健康服務。
五是環境保護領域。要求重點公開環境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政策措施、實施效果,污染源監測及減排等信息,健全環保信息強制性披露制度。
六是災害事故救援領域。要求準確及時發布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與救援等工作情況及動態信息,推動公開救助款物和捐贈款物數量及使用情況等信息。
七是公共文化體育領域。要求大力推進公共文化體育服務保障政策、設施建設和使用等信息公開。
《意見》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推進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性,抓好組織實施,開展考核評估,強化監督問責,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兩大亮點體現政府信息公開新趨勢
相比于之前的政務公開文件,此次的《意見》主要有兩方面的亮點。
一方面,此次《意見》立足于信息公開“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的基點,明確將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使社會公益資源配置更加公平公正、更好體現社會公益事業公益屬性、增強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作為文件出臺目的,有利于更好發揮政府信息公開的制度功能,避免信息公開工作的簡單化、表面化。
例如,《意見》在“突出公開重點”部分指出,要著力推進脫貧攻堅、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教育、基本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災害事故救援、公共文化體育等領域政府信息公開。
《意見》對這些領域信息公開的要求,緊扣老百姓密切關注的食品安全、擇校入學等關鍵信息,既有助于老百姓解決切身問題,又有助于加強對相關工作的監督力度,避免一些不公現象。
另一方面,《意見》在信息公開的方式方法上更有溫度、有尺度。
例如,《意見》提出:考慮到困難群眾個人信息有的需要保護,強調向特定區域、特定群體公開扶貧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貧困識別、貧困退出、扶貧成效等信息;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領域政府信息公開的方式方法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既確保公開實效、維護底線公平,又保護好相關人員個人隱私,避免給當事人造成不利影響。
在扶貧過程中,曾有不少貧困群眾因信息公開而受到“二次傷害”。如今,將過去“一刀切”式的信息公開方式,轉變為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的公開方式,進而避免對相關人員的生活造成不利影響,體現了《意見》的“溫度”。
另外,政府信息公開是否越多越好?海量的公開信息是否會影響老百姓對有效信息的檢索?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也體現在此次的《意見》中。
《意見》指出,針對社會公益事業主要服務基層和特定群體的特點,靈活運用政務新媒體、新聞媒體、手機短信、公告欄、宣傳手冊、政務服務平臺等多種載體和方式,定向發布,精準推送,提升信息覆蓋面、到達率,確保人民群眾看得到、看得懂。
由此可見,政府信息公開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達到實際效果,讓有效信息觸及最有需要的人,讓老百姓看得到、看得懂,真正幫助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可以預見,有溫度、有尺度將成為未來政府信息公開的新趨勢。
納入政務公開工作績效考核范圍
為確保全國各地社會公益事業主體,充分認識推進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性,確保落實執行,《意見》專門提出,地方各級政府要把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納入政務公開工作績效考核范圍,加大督促落實力度。各有關部門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對所監管的公共企事業單位、慈善組織信息公開工作情況組織開展評估,公開評估結果。暢通群眾投訴舉報渠道,探索建立政府信息公開社會監督員制度,強化對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社會監督。
同時,強化監督問責。地方各級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本地區本行業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的監督檢查。完善工作措施,強化激勵約束,建立監督檢查情況定期通報制度,對信息公開工作落實好的,予以通報表揚;對落實不到位的,予以通報批評;對違反有關規定、不履行公開義務并造成嚴重影響的,依法依規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
|